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 谁发明的二十四节气
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。不是单单一个人的发明创造,是长时间人们总结归纳出来的东西。
名词解释:
二十四节气,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,是根据地球在黄道(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)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,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°所到达的一定位置。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,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“日至”(又称日长至、长至、冬至),日影最短为“日短至”(又称短至、夏至)。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,便定为“春分”和“秋分”。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,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,到秦汉年间,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。公元前104年,由邓平等制定的《太初历》,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,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。
扩展资料:
央视网消息:二十四节气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,大约从夏朝开始,我国劳动人民就遵循二十四节气从事生产活动,所以农历又称“夏历”。时至今日,我国一直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规律,下面就向您介绍一下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由来。
我国的二十四节气,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,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,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。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,所以每隔十五天,才有一个节气,而每个节气,都表示着气候、物候、时候,这“三候”的不同变化。二十四节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,劳动人民也总结出了便于记住的节气。如“四立”,也就是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表示一年四季每个节气的开始,还有“二分二至”、“三暑二寒”、“二露一霜”、“二雨二雪”以及“惊、清、满、芒”,它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以及转换规律的科学总结,是祖先留给人们的一份宝贵遗产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2024 小兔网 版权所有
渝ICP备19003951号-3